“編隊飛行”成為今年無人機最熱門的關鍵詞之一。3月巴基斯坦在閱兵式上,用3架“彩虹-3”無人機編隊飛過主席臺,開創(chuàng)了全球軍用無人機編隊閱兵的紀錄;6月,中國電科集團成功完成119架固定翼無人機集群飛行試驗,刷新世界紀錄。不過也有不少網友感到疑惑:中國既然已經掌握無人機編隊飛行的技術,為何罕有在閱兵或演習時使用呢?在中國最大武裝無人機“彩虹-5”量產型14日的首飛儀式上,《環(huán)球時報》記者就此采訪了“彩虹”系列無人機總指揮歐忠明。
據歐忠明介紹,14日首飛的“彩虹-5”大型無人機是根據客戶提出的改進建議,通過換裝更大功率發(fā)動機和翼展更大的機翼,將最大起飛重量增加到3.3噸,外掛能力也達到驚人的1噸。如此強大的掛載能力使“彩虹-5”能攜帶各種高精度雷達和光電探測設備,外掛點多達7個,可以自由選擇50公斤、100公斤和200公斤精確炸彈或導彈。操縱人員在地面指揮方艙內只需鼠標輕輕一點,就可以實現2000公里范圍內對地面或海上目標的致命打擊。
在談及無人機編隊飛行問題時,歐忠明解釋說,無人機是受飛行程序控制的,從本質上看,無人機編隊飛行是一個計算機程序的算法問題。通常而言,小型無人機裝載的傳感器數量和性能有限,大量此類無人機在空中實時變換隊形甚至協(xié)同作戰(zhàn),難度的確不小。但對于具備完整戰(zhàn)場態(tài)勢感知能力的大中型無人機而言,要實現少量機群編隊飛行并沒有太大難度。巴基斯坦使用相對老式的“彩虹-3”完成三機編隊飛行,就足以證明這點。
歐忠明表示,關鍵問題在于大中型無人機進行編隊飛行的實戰(zhàn)意義何在,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定論。目前這類無人機主要負責空中偵察,并發(fā)射導彈攻擊地面目標。通常單架大型無人機就足以完成這些任務,如果一次出動的無人機數量過多,對于完成任務幫助不大,反而容易暴露行蹤。而小型無人機之所以采取“蜂群”戰(zhàn)術,更多是由于它們單機性能不足,需要用數量彌補質量,通過群體配合來實現戰(zhàn)術意圖。從這個意義上講,目前大中型無人機之所以罕有編隊運用,更多是由于缺乏戰(zhàn)場實用價值,而非技術限制。
當然,隨著技術的進步,無人機未來的配合作戰(zhàn)也是發(fā)展方向之一。歐忠明介紹說,各國正在研究無人機與有人機的配合作戰(zhàn)問題,目前戰(zhàn)機飛行員主要還是通過戰(zhàn)場數據鏈向后方指揮部提出無人機的配合請求,然后再由地面人員操縱無人機配合作戰(zhàn)。下一步,飛行員將能通過數據鏈直接指揮周邊的無人機群進行偵察、攻擊或掩護。
要具備這類機群之間的配合,無人機必須在很大程度實現智能化。“彩虹-5”也在此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。例如它采用完全自主的起降設計,操縱者只需要下達簡單指令,無人機就可以自主完成起飛、沿航路巡邏和降落,不需要人的過多參與。與美國無人機配備專業(yè)飛行員的運作模式相比,“彩虹-5”可以減少操縱者的任務負擔,使其將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偵察、識別等核心使命,同時也降低了無人機飛行員的培訓難度。
免責聲明:凡注明來源全球無人機網的所有作品,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歡迎轉載,請注明出處。非本網作品均來自互聯(lián)網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